游艇会
【国画鉴赏】中国十大传世名画——回望《洛神赋图
On 2022年8月3日 by admin黄初三年,洛水之畔,一人一神,隔川相望,顾盼生情。“恨人神之道殊”的幽怨哀伤,皆化作洛水旁的一声叹息。
如今《洛神赋图》最著名的传世摹本有四幅,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、辽宁省博物馆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。其中,被认为艺术水准最高、最接近原作的就是“辽宁本”。
《洛神赋》原作描述的是诗人与洛水边美丽的仙女洛神相遇、相恋,却又因“人神道殊’而无法结合,最终含恨分离的悲剧,抒发了诗人对失去恋人的无尽伤怀与思念。后人认为这篇作品是曹植为了怀念自己的恋人甄洛所作。
传说曹植少时曾与一县令甄逸之女相恋,后甄逸之女被嫁给其兄曹丕为后,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睿后又遭谗致死。曹植在获得甄后遗枕后感而生梦,因此写出 《感甄赋》以作纪念,明帝曹睿将其改为 《洛神赋》传世。而洛神是传说中伏羲之女,溺于洛水为神,世人称作宓妃。把甄后与洛神相提并论,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甄后的怀念和寄托。《洛神赋》通篇言辞美丽,描写动情,神人之恋缠绵凄婉,动人心魄。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,遂凝神一挥而成《洛神赋图》。
回首西顾,他留恋的究竟是洛神,还是那个与洛水相连,牵系着他精神生命的洛京,洛水中,映出的究竟是至美的爱情,还是穷途之际超越理性极限的幻境。中国艺术的境界是含蓄而收敛的,即使是表现人体的美,也会通过衣纹的线条和飘动的姿态来隐喻,而不是直接表达身体本身。但有趣的是,这些线条也不是为了画衣服,而是要表现动态和气韵,墨线特别能够表现这种美学层次上的韵律。
《洛神赋图》表达了在中国人眼里的情感与美好。洛神从万干云气中浮现,带着对美的无限向往,却永不可得的缺憾,这奠定了东方审美的底色,也为中国绘画带来了第一缕灵动的微风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发表回复